Han Zone

2014 年 06 月 26 日

佛為優填王說王法政論經

Filed under: 未分類 — handapon @ 4:59 下午

遠在兩千五百多年前,印度有位國王喚作優填王,這位國王有一天向 佛請教領導人做了何種事情會導致過失?而如何是一位好的領導人所應具備的特質?若知其詳,過當能改、功自增進,於是佛告訴優填王說:

 

 

『云何王之過失。大王當知王過失者略有十種。王若成就如是過失。雖有大府庫有大臣佐有大軍眾而不可歸仰。何等為十。一種姓不高。二不得自在。三立性暴惡。四猛利憤發。五恩惠賒薄。六受邪侫言。七所作不順古先王制。八不顧善法。九不鑑是非勝之與劣。十一向縱蕩專行放逸。』

 

 

佛言領導者若成就了上述十種過失,就算身邊有財寶、賢臣等優渥條件,也終究不會歸仰向心於他。

 

 

接著又詳細說明這十種過失之處:

 

 

 

『云何名王種姓不高。謂有庶臣下類而生。非宿尊貴纂紹王位。是名種姓不高。

 

(領導者心性須高貴柔和,以奪他物為其己利者,便不算是心性高貴之人)

 

 

云何名王不得自在。謂有帝王。被諸大臣輔相官僚所制。不隨所欲所作常有諫約。

 

於妙五欲亦不如意歡娛遊戲。如是名王不得自在。

 

(領導人所行皆得自在而有領導之氣象,若不如此,則他人不會以領導人視之)

 

 

云何名王立性暴惡。謂有帝王。見諸臣類或餘人等犯小愆過。即便對面發麁惡言。

 

咆勃忿恚顰蹙貶黜。設不對面背彼向餘。而作於前黜罵等事。或不長時瞋恚。或於

 

長時不捨。如是對面暴惡背面暴惡。是名帝王立性暴惡。

 

(大凡尋常人之心性,皆為能容己過而不容他過,許自己光榮而不許他人光榮。但領導者卻不能如此,見著微小過失即口出粗言、厲語咆嘯,或在背後黜罵,久久都無法寬容對方之過失者,謂之立性暴惡)

 

 

 云何名王猛利憤發。謂有國王。見諸群臣有小愆過有少違越。便削封祿奪去妻妾。

 

即以重法而刑罰之。如是名王猛利憤發。

 

(見小愆尤而行重怒,刑度過於違越之程度,謂之猛利憤發,以憤恚發起時極猛利故,當損其德。)

 

 

 云何名王恩惠賒薄。謂有國王。諸群臣等親近侍衛。雖極清白善稱其心。而以微

 

劣軟言慰喻。其頒賜爵祿酬賞勳庸。不能圓滿不順常式。或損耗已或稽留已然後方與

 

。如是名為王恩惠賒薄

 

(面對心性正直的下屬不能好言慰喻,對其建立的功勞也不能適當地酬答,不但不能圓滿依正常軌則所應施予之報酬,有時還令下屬虛損身心,或扣留應有之報酬遲遲才給與者,謂之領導人恩惠賒薄。)

 

 

  云何名王受邪侫言。若有帝王。見諸群臣實非忠政不閑憲式。潛謀輔佐侫心偏黨

 

。不修善政姤嫉良賢。信用如是等人所進言議。由此因緣王務財寶名稱善政並皆衰損

 

。如是名王受邪侫言

 

(信用心性不忠實不賢良、作事不依照軌範的部屬,排除良善的對策與建議,接受心性偏侫者的建議,由於這樣的緣故,領導人的資財與名譽都會受到衰減,謂之受邪侫言。)

 

 

 云何名王不順先王所制。謂有國王不能究察。不審簡擇諸群臣等。於種種務國法

 

事中。不堪委任而委任之。堪委任者不委任之。應賞賚者而刑罰之。應刑罰者而賞賚

 

之。又此群臣處大朝會。餘論未終發言間絕。不敬不憚而興諫諍。不能依法而善奉行

 

。不正能住先王教命。如是即名不順先王所制之法

 

(領導人不能簡擇下屬,不堪委任者而委任之,堪委任者卻不委任之,應賞卻罰,應罰竟賞,下屬所發議論還沒有完畢,便斷絕他的發言,不尊重不思慮部屬之意見,卻自行興起諍論,不能依照制度的正常執行,卒暴地變易標準,不能維護過去良好的風氣與軌範,是謂不順所制之法。)

 

 

 云何名王不顧善法。謂有國王不信因果。不悟當來善不善業人天果報。隨情造作

 

身語意業三種惡行。不能以時惠施修福持齋學戒。受陀羅尼業灌頂法門。於四無量心

 

不興廣濟。如是名王不顧善法。

 

(所謂不顧善法者,謂領導人不相信因果,不明瞭此生來生為欲界人身及以三界天身接由過去所造善不善葉所獲之報,因此隨其意氣造作身語意等三種惡業,不能即時行惠、修持福德,不能持齋習戒以避免造作傷害眾生之事,受持正法教義以慈悲喜捨四無量心廣濟有緣眾生者,是謂不顧善法。)

 

 

  云何名王不鑒是非勝之與劣。謂有國王。於諸大臣輔相官僚。用心顛倒不善了知

 

。忠信技藝智慧差別以不知故非忠信。所生忠信想。非技藝所有技藝想。於惡慧所生

 

善慧想。於善慧所生惡慧想。又諸臣等年耆衰邁。曾於久時親近侍衛。知其無勢遂不

 

敬愛。不賜爵祿不酬其賞。被他陵蔑捨而不問。如是名王不鑒是非勝之與劣

 

(不能鑑別是非善惡,不了知部屬的道德技藝程度,於非忠實者生忠實想,於非技藝者生技藝想,於惡慧者生善慧想。又不能夠尊重禮敬年老的部屬,不顧念這些部屬過往的功勳勞苦而蔑捨不加聞問,因而不酬答回饋者,是名不鑒是非勝之與劣。)

 

 

  云何名王一向縱蕩專行放逸。謂有帝王。於妙五欲一向沈沒耽著嬉戲。不能時時

 

誡慎方便作所應作慰勞群臣如是名為一向縱蕩專行放逸。若有國王成就如是十種過失

 

。雖有大府庫有大輔佐有大軍眾。不久國界自然災亂而不可歸仰。大王當知此十過失

 

。初一是王種姓過失。餘九是王自性過失』

 

(十種過失,唯有心性一點,是天生所致,不易改變,其他九點皆來自後天努力,而可以獲得修正的。)

 

 

 

這十種過失的另一個面向,就是領導者的十種功德。 佛云:

 

 

 

『  云何名王之功德。大王王功德者略有十種。一種姓尊高。二得大自在。三性不暴

 

惡。四憤發輕微。五恩惠猛利。六受正直言。七所作諦思善順先教。八顧戀善法。九

 

善知差別。十不自縱蕩不行放逸

 

  云何名王種姓尊高。謂有國王宿植善根。以大願力故生王族。紹繼國位恩養萬姓

 

淨信三寶。如是名王種姓尊高。

 

  云何名王得大自在。謂有帝王自隨所欲。於妙五欲歡娛遊戲。所應賞賜隨意而作

 

。於百僚等所出教命宣布無滯。如是名王得大自在云何名王性不暴惡。謂有國王見諸

 

群臣。雖違少小愆犯等事。而能容忍不即貶黜不發麁言。亦不對面憤發亦不內意祕匿

 

。如是名王性不暴惡。

 

  云何名王憤發輕微。謂有國王。諸群臣等雖有大愆有大違越。而不一切削其封祿

 

奪其妻妾。不以重法而刑罰之。隨過輕重而行矜降。如是名王憤發輕微。

 

  云何名王恩惠猛利。謂有國王。有諸群臣親近侍衛。其心清白其心調順。王即時

 

時以正圓滿。軟言慰喻頒錫勳庸。而不令彼損耗稽留劬勞怨恨。易可親近不難承事。

 

如是名王恩惠猛利。

 

  云何名王受正直言。謂有國王。諸群臣等實有忠正無濁無偏。善閑憲式情無違叛

 

。其王信用如是等人所進言議。由此因緣國務財寶悉皆成就。名稱遠布黎庶咸歡。如

 

是名王受正直言。

 

  云何名王所作諦思順先王教。謂有國王性能究察審能簡擇諸群臣等。於種種務公

 

法事中。不堪委任者而不任之。堪委任者而委任之。應賞賚者而正賞賚。應刑罰者而

 

正刑罰。凡有所為審思審擇。然後方作亦不卒暴。其王群臣等雖處朝會。終不發言間

 

絕餘論。要待言終而興諫諍。如其王教而善奉行。如是即名順先王教。

 

  云何名王顧戀善法。謂有帝王。信有因果善不善業人天果報。具足慚恥。而不恣

 

情作身語意三種惡行。時時惠施修福持齋。建立漫茶羅受灌頂法。而設護摩供養聖眾

 

。四無量心常懷廣濟。如是名王顧戀善法。

 

  云何名王能鑒是非勝之與劣。謂有國王。於諸大臣輔相百僚心無顛倒。能善了知

 

忠信技藝智慧差別。若有若無並如實知。於其無者輕而遠之。於其有者敬而愛之。又

 

諸臣等年耆衰邁。曾於久時親近侍衛。雖知無勢無力然念昔恩。轉懷敬愛而不輕賤。

 

爵祿勳庸分賞無替。如是名王能鑒是非勝之與劣。

 

  云何名王不自縱蕩不行放逸。謂有國王。於妙五欲而不沈沒。傲慢嬉戲而不耽著

 

。能於時時誡慎方便。作所應作慰勞群臣。如是名王不自縱蕩不行放逸。若王成就如

 

是功德。雖無府庫無大輔佐無大軍眾。不久國界自然豐饒而可歸仰。大王當知如是十

 

種王之功德。初一名為種姓功德。餘九名為自性功德。』

 

 

 

此外,還有領導人必須注意可能會造成衰敗的五件事, 佛云:

 

 

 

『云何名為王衰損門。大王當知王衰損門略有五種。一不善觀察而攝群臣。二雖善觀察而無恩惠。

 

縱有恩惠不得及時。三專行放逸不思國務。四專行放逸不守府庫。五專行放逸不修善法。

 

如是五種皆悉名為王衰損門。

 

  云何名王不善觀察而攝群臣。謂有國王於群臣等。不能究察不審簡擇。忠信技藝

 

智慧差別。攝為親侍加以寵愛。厚賜爵祿重委寄處。而相委任數以軟言而相慰喻。然

 

此群臣所付財寶多有損費。若遇冤敵惡友軍陣而先退敗。以懼破散便生奔背無戀於主

 

。如是名王不善觀察而攝群臣。云何名王雖善觀察而無恩惠縱有非時。謂有國王。性

 

能究察審能簡擇。知是忠信技藝智慧。攝為親侍而不寵愛。不量其才不賜爵祿。於形

 

要處而不委任。忽於一時王遇冤敵惡友軍陣大怖畏事。臨急難時於諸臣等。方行寵爵

 

而以軟言慰喻。時群臣等共相謂曰。王於今者危迫因緣。方於我等暫行恩惠非長久心

 

。知此事已。雖有忠信技藝智慧悉隱不現。如是名王雖善觀察。而攝群臣無恩惠行縱

 

有非時

 

  云何名王專行放逸不思國務。謂有國王。於應和好所作所成國務等事。而不時時

 

獨處空閑。或與智士共正思惟和好方便乖絕等事。及應賞賚乃至軍陣所作所成要務等

 

事不勤在意。如是名王專行放逸不思國務云何名王專行放逸不守府庫。謂有國王寡營

 

事業不觀諸務。不禁王門宮庭庫藏。國家密要說向婦人。乃於捕獵博戲事中。費損財

 

寶而不慎護。如是名王專行放逸不守府庫。

 

  云何名王專行放逸不修善法。謂有國王。於世所知柔和淳質。聰慧辯才得理解脫

 

。所有沙門婆羅門。不能數近禮敬諮詢。云何是善云何不善。云何有罪云何無罪。云

 

何有福吉祥法門遠離諸惡。設得聞已不依修行。如是名王專行放逸不修善法。若有國

 

王成就如是五衰損門。當知此王退失現世果報。乃至來生失人天福。謂前四門退現受

 

福利。最後一門退來生果報。』

發表迴響 »

目前沒有留言。

RSS feed for comments on this post. TrackBack URI

發表留言

在WordPress.com寫網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