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n Zone

2011 年 06 月 07 日

桐花

Filed under: 劄記 — handapon @ 4:19 下午

由於今年氣候的不穩定,在五月過後,想不到竟偶然地在山上發現了錦簇的桐花正盛開著,粉黛的蕊芽綴著四周纖細又脆弱的純白花瓣,頗有一種少女般的青春朝氣。

『Art thou a flower?

  Art thou a nymph?

  I see thee now a flower,

  Now a nymph!

  I dare not pluck thee from thy dewy bed.』 

當時周遭沒有什末前來的遊客,索性停下腳步,替這些可愛的花兒們,留下點點片羽吉光,大約也算是一種無法言說的緣份罷。

 

素還真 028   素還真 029 素還真 030

 

素還真 034 素還真 035

 

素還真 032 素還真 038

2011 年 02 月 10 日

別緻的園藝工坊『鄰家花園』

Filed under: 劄記 — handapon @ 3:42 下午

    IMG_0029

   

    位在嘉義義教街的這間園藝店家實在與花園無異,而又賦予人們親切平和之感,恰符合『鄰家花園』店名。花園以一樓水泥造平房為主體,並區隔為前後院兩個部份,前院以水池為主軸,搭配大量各式花卉草木,形成自然風格的田園景觀;後院則環繞著木本、草本植栽,映對著週遭的廣大原野,別有簡單不造作的清新感。

 

IMG_0031 IMG_0032

IMG_0033  IMG_0039

IMG_0034   IMG_0037  

 

IMG_0050  IMG_0047

IMG_0042 IMG_0043

IMG_0044 IMG_0046

 

2011 年 01 月 12 日

素食料理餐廳:素顏齋房

Filed under: 劄記 — handapon @ 2:46 下午

  這間位於北宜公路上的素食餐廳是採取『預約制』,也就是必須事前訂位才能在指定時間用餐的;除素食料理以外,隨季節變化的菜色(亦即,店內沒有菜單)乃一大特色。用餐同時可以欣賞庭園內外清雅別緻的景物裝飾,與青碧山色堆疊之風光流映眼底,別有一番風味,這樣閒適的畫面,是在都市水泥鴿子籠底所不能見的。

  云何閒情拋棄久?偶來山中追旅思。風不定,人初靜,且向俗愁道:『去!』

IMG_0002 IMG_0003

IMG_0007 IMG_0008

IMG_0010 IMG_0012

IMG_0013 IMG_0016 

IMG_0017IMG_0018

IMG_0020 IMG_0021 IMG_0022

2010 年 11 月 28 日

The travel photos in the past few days..

Filed under: 劄記 — handapon @ 3:03 下午

 

  照片 013     IMG_0107     照片 082 

 

 

IMG_0011      IMG_0024      IMG_0028

 

IMG_0031           IMG_0073

 

IMG_0041           IMG_0070

 

IMG_0072           IMG_0074

 

 

IMG_0079            IMG_0082

 

 

 IMG_0054  照片 048  IMG_0064

 

 

IMG_0084               IMG_0089

 

 

IMG_0108                IMG_0109

 

 

IMG_0002                 照片 054

 

 

照片 025                   照片 022

 

 

照片 020                     照片 028

 

 

 

照片 033      照片 038       照片 061

 

 

 照片 040                    照片 057

 

 

 

 照片 070                     照片 081

 

 

 

照片 086                       照片 099

 

 

 

照片 001      照片 010      照片 101

 

 

 

  照片 090  照片 106  照片 077

 

 

 

  照片 007                        複製 -DSC_0654

2010 年 07 月 22 日

大勢至念佛圓通章

Filed under: 劄記 — handapon @ 2:16 下午

『大勢至法王子與其同倫五十二菩薩,即從座起,頂禮佛足而白佛言:

  我憶往昔,恒河沙劫,有佛出世,名無量光,十二如來,相繼一劫,

  其最後佛,名超日月光,彼佛教我,念佛三昧。

  譬如有人,一專為憶,一人專忘,如是二人,若逢不逢,或見非見。

  二人相憶,二憶念深。如是乃至,從生至生,同於形影,不相乖異。

  十方如來,憐念眾生,如母憶子。若子逃逝,雖憶何為?

  子若憶母,如母憶時,母子歷生,不相違遠。

  若眾生心,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

  去佛不遠,不假方便,自得心開。

  如染香人,身有香氣,此則名曰,香光莊嚴。

  我本因地,以念佛心,入無生忍。今於此界,攝念佛人,歸於淨土。

  佛問圓通,我無選擇,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得三摩地,斯為第一。』

 

              《大佛頂如來密因修正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 》卷五

 

大勢至念佛圓通章乃源自楞嚴經,經中二十五位菩薩分別敘述自己的修行方式,娑婆世界之眾生以觀世音菩薩之耳根圓通法門與大勢至菩薩之念佛圓通法門等最易契入,故謂凡修行大勢至念佛圓通法門者,應以”憶”、”念”為入處,並非嘴稱口念,以憶念時,心中無相、無名號、無聲音、無影像,除憶佛之念外,而無他念,以其定力易修易成,可迅速調伏六根,淨念相繼故,凡念佛行者,應以此法為入門安住之處。

 

 

 

2009 年 09 月 01 日

談談西藏密宗的灌頂 (耶律大石的西藏文化談)一

Filed under: 劄記 — handapon @ 3:21 下午

旬日以來達賴來到台灣進行所謂的宗教訪問,這並非達賴喇嘛第一次來台。由於政治因素的考量,前幾次來到台灣時,想必比這次要盛大許多。聽到密宗,便免不了令人聯想到著名的、特有的”灌頂”儀式,所謂的灌頂儀式為何呢?耶律大石先生先前在新浪網所連載的論述西藏文化的文化中(可以參考網址:http://www.realsidelama.cn/),對於灌頂一事有詳細的說明。益,在理性的、詳細的比對下,使我們於密宗事實真相的瞭解,有很大的助益,以下是其文章的節錄:

  什麽是灌頂儀式(Abhisheka)?灌頂儀式的目的,是將能量和思想從大喇嘛傳到弟子身上。上師和弟子之間的關係是絕對的等級關係。而上師當年也曾是弟子,也有自己的上師,這條家譜線可以一直追溯到歷史上的“佛祖”。上師和弟子之間的傳授通常是由嘴對耳,但語言不是唯一的傳授方法,通過手勢和圖形象徵同樣可以進行。這兩種傳授方法(用嘴的和無言的)還都是人對人的傳授。

 

  所謂的“佛祖親授”則是由“神靈”直接對弟子傳授,沒有上師。還有一種“女魔傳授”即由女飛天(Dakini)指點給弟子經文秘藏之處(通常在荒野山洞裏),這種秘經(Terma)據稱是古時“先知”或“神靈”所埋藏的。正統的喇嘛對這種非人對人的傳授非常討厭,因爲這使他們的傳授特權受到損壞。當然這種非人對人的傳授,一般人也無可能採用,只有像五世達賴這樣的才有資格宣稱獲得傳授。《時輪經》的灌頂儀式是按照印度的國王登基儀式(Rajasuya)設計的;通過Rajasuya登基儀式,使王儲得到國王的權威。同樣的,通過灌頂儀式,喇嘛教的修練者以得到成爲“神”的光芒而出現權力。當然這裏施行灌頂的大喇嘛(上師)不是作爲一個“人”來行儀式的,而是作爲一個超人、一個“神”來將他的能量傳給弟子。這一點是弟子永遠也不應忘記的,將師父看做“活佛”是他的責任。爲了加深他的意念,按照《時輪經》的規定,弟子在灌頂儀式期間要讀一份幾百頁長的禮拜文,日三遍、夜三遍。禮拜文之目的,是使弟子明瞭他對上師的絕對服從性,禱詞諸如:“從現在起我就是你的神Vajrapani,你必須做我說的一切。你不得對我不尊敬,如果你這樣做的話,那麽你就死到臨頭了,你就會下地獄!”(參閱十四世達賴所寫:The Kalachakra Tantra, Rite of initiation for the stage of generation, London 1985)

 

  灌頂儀式的目的,就是使弟子得到一種超人的地位。弟子在儀式前就應表現出一種“神的尊嚴”,他要使自己變成一個空殼,以便“神的能量”能夠進入他的軀體。

 

  現在我們來看一個問題:上師是一個神靈,弟子也變成了一個神靈,那麽他們之間這種“神與神”的關係是什麽樣的呢?可能有對抗性嗎?不會的,因爲上師和弟子體內的“神”是同一個。我們知道,喇嘛教“神靈”的特點,就是它可以同時在無數軀殼內出現。

 

  另一方面,弟子體內的神不是由他創造出來的。正相反,弟子失去了他做爲人的個性而成爲一個“空殼”,這個“空殼”在灌頂儀式中被“神靈” (通過上師大喇嘛)佔領。從此時起,弟子的個人靈魂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神靈(上師大喇嘛),領著他的肉體遊蕩在這世界裏。按照《時輪經》的說法這叫“吞食法”,上師和弟子必須在意念中完成以下的動作:大喇嘛(作爲時間之神Kalachakra的代表)將萎縮成水滴大小的弟子吞下,弟子在大喇嘛的體內流轉直至最後到達大喇嘛的下體頂端,大喇嘛將弟子射入時間女神(Vishvamata)的子宮,在時間女神的體內弟子化爲“無有”。當弟子消失之後,他才能做爲喇嘛教的“神靈”而再生。【參閱:註10.】<按:先召弟子入自口中,從金剛(男根)路出住明妃蓮華(女根)之中,次想弟子剎那空後,先生為吽,次為金剛,吽字莊嚴生為不動尊及明妃。由與智薩埵無別故,召入智尊。次諸如來明妃等至(性高潮),大貪溶化,從毗盧門灌入頂中,隨金剛(男根)路出菩提心(精液),而為蓮華(女根)之上,生為天身弟子灌頂,次想面臂圓滿天身由蓮華 (女根)出安置座上。 >

 

  上師大喇嘛在此既是時間之神Kalachakra也是時間女神Vishvamata,在他的體內展現著産生生命的程式:受精、懷孕、生産。在弟子的意念中,上師大喇嘛既是父也是母。通過這種方法,喇嘛教的“神靈”獲得了永生。上師活著時,“神靈”在上師和弟子身上得到雙重體現。上師死後,“神靈”存活在弟子身上,弟子變成了上師。只要世上還有人類存在、只要有人願意將他的血肉之軀獻出做爲“神靈”的居住地,那個古老的“幽靈”就將一直遊蕩在這個世界上。

 

  我們看到,喇嘛教的修練目的不是發揚個人的優秀品質使其高尚成神而是摧毀人的所有個性使其成爲一個空的軀殼再由那古老經文裏的幽靈來佔據

 

  這裏再給大家介紹一個弟子自我犧牲的儀式(Choed):在此儀式裏,弟子將自己的身體獻給女魔吃掉以達到“涅槃”。此儀式通常在墳地或天葬台舉行:漆黑的午夜時分,吃人肉的女魔們來到弟子身旁,將他的皮肉一塊塊撕下來,直到骨頭,再將骨頭咀嚼咬碎,舔食骨髓。此儀式上,弟子“死去”,他從人世間解放出來,而達到了“大澈大悟”。這個“被食”的過程雖然只是象徵性的,但在弟子的意念中須猶如真實感受到。作爲被“吃”的人,常常挺不住此儀式。Alexandra David Neel在她的西藏旅行中遇到幽靈般的、被所有人都躲避的人物,這就是在自我犧牲儀式中變瘋了的弟子。所以喇嘛教中又有將此儀式改變成:弟子在被吃的過程中,在意念中離開自己的身體,將自己也變成女魔,再回頭去參與吃自己的軀體。“在你的意念進入女神之後,你看見你以往的軀體是倒在地上的死屍;現在你是女神,舉起刀將那頭顱從眉部切開…。”這樣弟子就主動地參與毀滅自我的儀式。

 

  《時輪經》一共有十五級灌頂儀式,最低的七級是公開的。名稱爲:

  1. 水灌頂;

  2. 王冠灌頂;

  3. 王冠帶灌頂;

  4. 金剛杵和鈴鐺灌頂;

  5. 行爲灌頂;

  6. 名字灌頂;

  7. 許可灌頂;

 

  此七級灌頂代表由嬰兒到成年的生長過程,作用是“淨化”修練者。灌頂之前,弟子必須發誓對上師絕對服從。他必須在意念中將上師想像爲時間之神Kalachakra與時間女神Vishvamata的混合。他被蒙著眼睛在意念中漫遊一個三重壇城(Mandala),城中居住著四位冥想“佛”

(Amithaba,Ratnasambhava,Amoghasiddhi,Vairochana)和他們的女伴。當他的蒙眼布被解開後,他將一朵花扔進彩沙堆成的壇城裏;花落處的“佛”,就是弟子在灌頂儀式中用自己的意念所要再現的“神”。上師給弟子一個牙籤,一條紅帶子,弟子將它打三個結繫在上臂上。然後弟子領受睡眠指示,他入睡前必須一直念某一咒語,睡覺時朝右臥,面向壇城。第二天上師將分析他夜裏的夢。有的夢是不好的徵兆,比如夢到自己被鱷魚吞食,因爲鱷魚是塵世(Samsara)的象徵,所以弟子還沒有完全脫塵。這時他就得長時間冥想,在意念裏再現“空”的境界。

 

  在七級儀式灌頂的最後,大喇嘛在意念中將弟子融化,再將時間之神Kalachakra與時間女神Vishvamata的混合光芒移入。在此一階段的修練中,弟子要將自己的個性完全摧毀。他在冥想中反復地演習自我犧牲的儀式,直到他原來的思想、性格徹底消失。象徵性的可以將此儀式總結爲:“摧毀人道,建立神道。”

 

  第一、第二兩個灌頂儀式的意義是清洗軀體。水灌頂儀式象徵著嬰兒出生後的洗滌,大喇嘛在意念中將弟子再生(如上所描述)。最後他用貝殼接觸弟子的“五處”:腦殼、肩、上臂、胯部、大腿;貝殼在這裏代表水。王冠灌頂象徵著嬰兒第一次剪頭髮。第三灌頂中大喇嘛再將弟子吞食,然後將他以時間女神Vishvamata的形象生出;此儀式象徵著兒童第一次穿耳空。第四灌頂象徵著兒童學語,大喇嘛“清洗”弟子的“三脈”,弟子要求上師贈他金剛杵與鈴鐺,象徵陽陰合體。第五灌頂中再次出現吞食場面,此儀式象徵兒童取得感覺能力。大喇嘛用一個戒指接觸弟子的“五處”。第六灌頂中弟子得到一個神秘的教名,通常就是他所要轉化的“神 ”的隱名。大喇嘛此時宣稱,弟子將以“佛”的形像出現在未來。弟子在此儀式中象徵性地得到了“運作能力”。第五第六灌頂是所謂的靈魂洗滌。第七灌頂象徵著兒童上第一堂課,大喇嘛再次吞食弟子,並將他作爲時間之神Kalachakra與時間女神Vishvamata交合形像所生處。大喇嘛將以下物件交給弟子:金剛杵、鈴鐺、寶石、匕首、蓮花和* *。大喇嘛口念一長串咒語,咒語具有開啓弟子心門的作用。大喇嘛用金勺取一濟“開眼藥”給弟子服下,然後再贈給他一封印,象徵著鏡中世界,塵世的虛幻。再給弟子弓與箭,以提高定力。此儀式中的重要意義是金剛杵的交接,大喇嘛口稱:“金剛的本質是最高智慧和最大快樂的源泉。手持金剛杵將帶來最高的金剛本質,這就是方法(Uppaya)。”

 

  弟子此時右手持金剛杵,左手持鈴鐺,交叉在胸前,象徵他的雄雌同體,通過雄性的“方法”(Uppaya)控制雌性的智慧(Prajna)。這時低層的七級灌頂就結束了,弟子此時取得了傳播教義的權力和義務,大喇嘛對他喚道:“轉動* *,拯救天下受苦的生靈!

2009 年 05 月 09 日

遊記-鶯歌陶瓷博物館及老街

Filed under: 劄記 — handapon @ 4:02 下午

  溫度計的水銀從早起上升,一直過了三十二度的紅線上,余緩步走下了山,感到幽幽地過了這一週,心靈上好像一點積蓄也沒有,徒然積累了一身的倦乏,直到現在才猛然地像成藥的副作用般,總在不快意之後,才發現到它的早已存在。前兩週所受的贈書覽畢,今日一併於下山的路上返還於彼會,卻又取了新本回家,余完全同意,自己造就了這樣取書-還書的循環,光是推給緣份乃是不盡責任的說法,不過像這樣的循環,大約還得再持續一陣。余坐在山門前的石椅上,由提袋裏取了白鐵製水壺,攤了攤鞋底的泥土,啜了口壺裏的涼茶,慶幸著自己的遊興並未被刺目的陽炎給彈壓住。

 『陶瓷博物館不錯喔!你既然獨自一人,閒得發慌時,假日也不妨去那兒看看。』坐在石椅上,突然在腦海裏浮現了先前朋友同余所說的話。

 

 『那就去罷!』『反正到哪裡也不會有人會陪著你去,公司附近的圖書室假日裡那空蕩蕩的冷淡氛圍也好不到哪裡去!』『那就去罷!』余繼續坐在石椅上發愣,思量著自己給自己的幾點建議。未幾,余擺布著雙腿與摩托車,往鶯歌方向出發。…

 

  余依據腦海裡殘存的遺跡,找尋著陶瓷博物館的路徑,所幸土城距離鶯歌並不遙遠,不致使我那壞記性發生令人遺憾的作用,不久,首先到達了鶯歌火車站。

 

                    DSC00647

   旅行本快意之事,無目的之旅行乃快意之本,雖則記憶的蛛絲如朝露,隨風散落而不著痕跡,回憶所帶給人們總是苦澀多於溫甜,李敖先生說:『舊夢不可以重溫,重溫舊夢就是破壞舊夢。』但一點點留戀總算不上什末罪過,今日天氣甚佳,遂令人不會有種讓人白跑之感。

 

  今日往來鶯歌的旅客甚眾,余將自己的老摩托車停於數個junction外,接著以步行往博物館方向前進,約十數分,至陶瓷博物館前。

   DSC00649 DSC00650

 

    余行至售票亭處,原欲購票,然售票員謂今日僅需五月份發票一張即可入場,運氣頗佳,於是持一發票便行入場。館內遊客頗多,由於祇要將閃光功能off即可拍照,故遊歷過程便以圖代文,省略過去。

 

                 DSC00655 DSC00656

館外藝術造景的噴水池

 

                 DSC00657  DSC00659

館內展覽作品其一,觀看右圖中載送柴火的貨車時還有車輛行駛的音效發生

 

DSC00658  

窯內的模擬景象

DSC00668

自三樓向下拍攝之景

 

DSC00662 DSC00663

DSC00664 DSC00665

 

DSC00667 DSC00666

館內的展覽作品

 

DSC00670

館外藝術園區一景

                       DSC00673

於博物館旁所攝  

 

  離開博物館後,來到附近的老街,恰好今日有小朋友的管弦樂演奏,於是找了張膠椅坐定,聽了一陣,表演得頗不錯,專注於音樂,可將自己的心思雜緒都將拋開,一點也不費力,係一種magic power,這『半面之識』,在余而言,亦總是有緣。

 

DSC00674

 

     演奏結束,余繼續前行,忽然看到了台北縣騎警隊的兩位警官,各騎乘著一匹棕色馬而來,余上前拂了拂馬身,馬似久歷人群,並不害怕,顯得十分柔順,於是合照一張以為紀念。

 

            DSC00677 DSC00680 

 

                   DSC00681  DSC00678 

北縣騎警隊

   余於老街逛了許久,後來感到肚餓甚饑,才發現一整日都沒喫什末東西,肚子乃一無底之淵,凡人有一肚子者,便有填飽其空虛之需要,人類便為充填此無底之物而發生種種愛情、憎嫉、發明、毀壞、平和、戰爭、莊嚴、頹唐……種種等等之事件,可謂不虛。午後五時許,乘余之老摩托車,以還。

 

DSC00682

老街一景

 

  DSC00684  DSC00683

於老街購得之物品(盆栽、香器各一品)

2009 年 03 月 24 日

承天禪寺遊記其二

Filed under: 劄記 — handapon @ 2:49 下午

時光的流動總是渺無音息式的掠過著每一個人,如同一片不可

、難以捉摸的一抹疏影,如此自然又不著痕跡。時間經過

,余復登土城天上山。前回所提及的承天禪寺即掩於此山

之中。毫無目的的旅行本快意之事,時近晌午,余步於山道之

中,趁著徐徐微風,藉以掃除平日零碎雜亂的思緒,青綠的桐

樹掩映著來自天空的光影,初春晌午的陽光和著石砌的步道,

樸質徑雅,晶瑩煦暖的光靄灑在身上,總可以予人一種更新感

,而不使人憶起於平地鴿子籠裏冗忙生活的種種氣餒與頹唐,

不啻為大自然賜予的一種慈悲,大地無非清淨身,溪聲即是廣

長舌。祇是這樣的清淨與慈悲卻更突顯著人性瞋恚貪慳的可悲

之處,令人浩嘆。

          DSC00544

是日往來登山的遊客不少,余獨自行於步道間,順適怡然,兩

旁的綠竹、植樹、石坂道、與平舖坂道下躡著潛行的涓涓細流

,共構出一幅雅有古意的圖面。賞賞偶然早開的花朵,看看淡

雅卓絕的一片山綠,或發發愣,或對著野草傻笑,抖脫掉一身

的傷愁,心裏帶著點靜觀的殘跡,也頗有幽獨者的況味。行至

山頂,斷續的笑鬧聲在耳畔迴響,並漸漸遠離,此處遊客已減

少許多,大概自山上俯瞰的恬靜感掩蓋了雙腳的疲勞,一路上

總不覺得怎末累,喝一口壺裏的涼茶,一座涼亭,一張石桌,

幾聲鳥語,都將成為未來交換回憶的片羽餘痕。

      DSC00536

      DSC00542

寤彼棲棲者,遺世良獨難。這個時節,想要獨自過著遺世般的清淨

生活,確實是難中之難,脫節到簡直與我們的時代毫不相干了!

的源頭好似藏在渺茫的迷霧裏,直尋不出一個頭緒來。上哪找

去呢?『無聽之以耳,而聽之以心,無聽之以心,而聽之以氣。

聽之於耳,心止於符,氣也者,虛而待物者也。唯道集虛,虛者

心齋。』  莊子先生曾如是說。清淨之處,原來就在本性裏,

假他處,又何必尋呢?

       DSC00541

        

 

    

 

   

 





2008 年 08 月 18 日

馮玉祥日記

Filed under: 劄記 — handapon @ 2:41 下午

於高鐵上觀馮玉祥日記餘部,如一九二六年 九月七日

『早起,同三顧問談內蒙事件。此日,頭痛目眩,其或鴨絨枕作祟,苦命人不許享福歟?』

 

如一九二七年 七月十六日

『……又前與武漢方面委員會議鄭州,原本規定五點開會,誰料候至九點,人數仍未到齊,不能舉行。而會議桌上,則橘子蘋果、茶食點心珊然染列。當時吾曾默想一聯云:三點開會,五時到齊,此之謂革命政府;半桌橘桃,幾盤茶食,誰曾念前敵官兵。及武漢委員回漢後,吾乃稍加修改,用信寄去,當中並嵌有官僚舊樣四大字,以警戒之。自知此聯一去,開罪於人不少,然血性所激,亦不之顧也。』

 

如一九二八年 三月二十六日

『……民國八年,教育經費積欠數月,北京教員罷教,教育總長范源濂,苦勸無效,遂辭職至天津。後有發薪消息,多數教員願續上課,因往天津請范回任。范聞之,令閉門不納,時教員已至院中,乃隔窗與言曰,中國史書,多載有師長願教,而學生不願學者,從未聞學生願學,而師長不願教者,諸君有錢則上課,無錢則罷課,如此行為,何異妓女?實殆教育界以莫大之羞恥,請速走,勿污吾也。教育界尚且如此,無怪吾國人多無愛國心也。』

 

又如一九二七年 七月十七日

『……二、本軍官長多係貧寒子弟出身,長處固多,短處亦復不少,能吃苦耐勞,能晚睡早起,此長處也。不能見錢財,不能見女人,此短處也。』

 

如一九二七年 七月十九日

『或謂蘇聯對於我國革命,援助最力,不應與之斷絕,此乃不知內容也。吾曾到蘇聯一次,深窺得其隱情,比方我如有一萬之槍,便可以打勝仗,但他祇給五千,務使革命勢力與反革命勢力,保持均衡態度,得以長相碊殺,俟兩敗俱傷,彼則出漁人之利,用急轉直下之手段,積極援助中國共產黨,組織紅軍,而消滅國民革命軍,成立蘇維埃政府,而代替國民政府。』

如一九二八年 三月三十日

『五點,朝會,講演如下:一、軍閥之軍樂隊,僅為其少太太生小少爺奏樂,或大少爺娶妻之用。我軍之軍樂隊,是老百姓者,所以在公園上或街上吹奏,與民同樂。三、鹿邑縣出一扇子會,自稱槍砲不能入身,子彈至時,以扇子扇之,即墜地。…現已經龐軍長炳勛,將其剿除。』

2007 年 04 月 29 日

The Baseball Game..

Filed under: 劄記 — handapon @ 11:33 上午

今天介紹一個有趣的類似風雲總教頭的日本職棒網頁遊戲。對日職感到興趣的人,很可以來玩玩看的…然則即使名次或分數很高,這個遊戲看起來似乎也是沒有任何賞品或bonus的,故而會參加此類遊戲者,許是些對日職很感興趣的人罷

嘗試這個遊戲後,不知道是否因為最近的運氣實在壞極了的緣故,凡敝人所買進的選手,都不得不遭遇那不幸的下場。..我所看好的打者們一旦選入,立即陷入低潮,然後變成了人間搧風機,上場時除了擺動雙臂替主審裁判還有對方的捕手搧搧風之外,沒有其他的作用,接著便祇有走回板凳區休息的份,或者連上場的機會都沒有,僅能充當一枚熱熱板凳的bench組或遞遞茶水的tea組角色;不然就是前幾場狀況極佳的投手無端地突然大爆炸或是受傷之類的(和巳、darvish、內海、加特森、柳瀨、青山、渡邊..唉…)….反正買哪一個就爆那一個,排名也從前二十名內高空彈跳似的滑落到幾百名外。這證明了:一、上帝不公,奈何運氣如此之差;二、選手何辜,奈何被我選中。

如上所述,這個網頁遊戲其實很類似夢幻總教頭,在register之後,系統會給玩家一筆資金,接著玩家再以既有資金選擇心目中的最佳球員並組成球隊,然後依照球賽中實際球員的表現決定球員積分以及球員身價漲跌。敝人玩了一陣子以後,覺得真正喜愛日本職棒的球迷們應該會被這個遊戲allure得更加無可自拔罷! (^_^!)

http://npb.ohdada.com/

(圖片:台灣出身,阪神老虎隊的林 威助 選手)

2007 年 03 月 06 日

書店

Filed under: 劄記 — handapon @ 4:09 下午

書店裏孤零地站著幾個人  彷彿沒有任何目的一般

對一切都視若無睹

佇立在書店的我 其實也並不分清來這裡究竟要作些什麼

此刻  一個小女孩走近了我的身旁

轉眼瞧去

那微紅色的頭髮  卻是篷髮卷髮得可愛

忽然之間 有雙佈滿皺紋而嶙峋的手掌  挽起了女孩的小手

一位年邁的老先生  原在他蒼老疲憊的面龐上  堆滿了滿溢的笑容

許是她的外公或爺爺罷  我想

那獨特的口音與腔調  已逐漸難得聽到了

沉默而老邁的紳士  默默地陪著小女孩  祇是微笑著

但他為了移動那遲緩的步伐卻顯得如此困窘

穿著小衣服  小女孩正快樂地體驗著書店所帶給她的一切一切

老先生鬆開了手  任她的小腳自由跑去

祇是微笑著

書店裏孤零地站著幾個人  彷彿沒有任何目的一般

對一切都視若無睹

但此情此景

卻像個楔子一般 釘入了我的迷惑之中

2007 年 01 月 16 日

圖書館給我的感想

Filed under: 劄記 — handapon @ 3:19 下午

    每當我闔上一本看似很有深度的書本時,心中不免有一股如釋重負的感覺。讀起這類書籍總有費力地爬坡式的辛苦感覺,這種書本會給人一種壓迫感。

    然而為了某種目標(如升學、考試或炫耀)而勉力地去讀這類書的人或那些所謂的專家們,卻滿懷著無比熱忱的心思,熱情地贊頌著此類書籍,並無休止地讀下去

    所有深奧的書幾乎都免不了要令人費解。這些書籍為何會寫得如此讓人費解?理由其實十分簡單,因為作者不想他辛苦所思所想所寫的作品簡單到不用大腦就可以讓人理解。

    是以,無論作者或讀者,在寫作或閱讀這種很有深度的作品時,心靈都不免受到相當程度的折磨與壓力。因此,在每一本深奧的書本後面,都反映出一個飽受折磨的變了形的心靈。

    很可驚的,在圖書館裡居然到處可見終日伏案的自甘變形者,即使在他們的影子裡,也看得出駝背、憔悴與盲目。他們無法瞭解通往智慧之路與此恰好相反。

    凡不符自己性靈的書籍,沒有必要去讀!

2006 年 11 月 26 日

論沈思

Filed under: 劄記 — handapon @ 1:53 下午

    祇要自己過問心無愧的生活,至於別人作如何想,那是不重要的,是可以不去介意的-在現在的生活中,能夠這末想的人並不少。但在現實中卻真的能如此實行的人,卻比我們所想像的要少得很多。

現在社會上一般人幾乎沒有什麼真正的休閒時間。我這末說或許有人要提出抗議。我認為所謂的休閒時間,除了減少身體上的疲勞感與轉換平日工作勞乏的心思外,休閒時間其實應該是一種帶有和諧(harmonious)的感覺,不那末地嚴肅,也不那末地激情,而是略帶平靜地令自己好好休息的一種狀態。

我不必作任何說明,便可以使人瞭解到我們在自己的餘閑裡,對身心和諧一事,是作得有多末地不夠徹底,祇要想想自己假日時是如何渡過就行了。那不是一種休息,而像是一種發洩,一種報復,為了平衡及對抗每日八小時強迫性的工作,而把其他時間投入沒有規則的放縱怠惰之中。這確實是一種報復,祇因為我們不能夠在那些政策決定者臉上揮拳,因為那得付出相當代價,於是我們祇好對自己揮拳,拖著自己疲憊的身軀與精神予以報復,可悲的是,當我們做出這些舉措之時,我們竟渾然不覺。

倘若有人做過這樣的統計,亦即將三十年前人們對於沈思、閱讀、聆聽音樂、散步、賞花、於湛藍澄澈的天空下午睡或是在陰涼的庭院中栽花植草等活動所投入的時間與現今的人們相較,自然會很感到,我們在對這些有利於自己心靈平和的努力上,有著令人驚異的退化(degradation)。真正的令人感到平和的動作,像是沈思的習慣或像是從容不迫地花費一個下午的時間去修理院子前的柵欄等行為,被現代的人們所厭倦,因為那些行為變得跟工作一樣相當耗費時間與力氣,這是追求輕鬆簡易便能達到目的的現代人所不願作的。

結果人們的聰明與反應增加了,智慧卻減少了,因為大家不願在小事物上花費時間作從容的思考,而通常智慧便是這種緩慢思考的結晶,以致於人們並不認真地去對待問題或花時間去思考問題,而是期待著會有專門人才去解決問題,亦或有種快餐式的簡易方法突然冒了出來,解決了這問題。然而實際上總不如所願,於是錯誤且愚蠢的決
定,令自己感到後悔不迭的事情,頻繁地在我們的生活之中不斷重演。

這樣的錯誤累積起來,佔據了我們大部分的生活,為了要更有效率地去節省時間,卻造成了一大堆空泛且無味的事物填滿了我們的生活,反倒無法好好利用時間了。

在安靜中等待迴響,在沈思中找尋答案。沈思是一種值得培養的習慣、一種強度。

2006 年 10 月 16 日

~理性的掙扎~弗洛姆

Filed under: 劄記 — handapon @ 4:25 下午

德國人心理分析家弗洛姆在他的"理性的掙扎"一書中,提到了人們為了不被如牢籠般的孤立感所擊倒,所經常採用的兩種方式:臣服與統馭。在他的書中,有一段小文,很可以表現出現代人們為了不致被這水泥石塊般的僵化生活所逼瘋,而採取的幾種手段與後果。以下是中文本的一段譯文(由於自己的任性,對於這段小文,我胡為式地作了部分的修改,乞諒):

 

與他人合一,有幾條途徑可循。人能夠藉由臣服一個人、一個團體、一個組織或一個上帝,而與外界成為一體。以這些方法,人們得以超越了他個體所存在的分離性,而融入那大於他自身的某個團體或某組織的一部份。於是,在與他所臣服的相關性中,他體驗到了自己。另一個征服此種分離感的可能性,則走向相反的方向,以權力方式使得別人成為自己的一部份,以此手段與外界成為一體,此種人以統治方式超越了他個性的存在。

 

不論臣服也好,統治也罷,兩者之間共同的要素是,與他人休戚相關的「共生」性質。相互結合的雙方,都因相互依賴而喪失了他們的完整性與自由;他們相依為命,並且從對方獲得生存的力量,共同為了滿足他們相親的渴望而努力著。可是在另一方面,各自卻又為了本身缺乏內在的力量與自持的力量,而深感痛苦。即使所有的生理需要都獲得滿足,這樣的人們也會覺得他的孤立像個牢獄,而難以自拔。然而,這種內在與自持的力量,是需要成熟的自由與獨立方能獲得的。一般人不願用長期的痛苦來交換這些成熟的果實,而僅願意以類似的麻醉劑來代替。

 

有時,人們彼此之間更經常會有著自覺或不自覺式的敵意感衝擊著自己的內心。這種相互的敵意,是營共生關係的兩者之間所必然要產生的情緒。此種因臣服或統治所導致的情愫,絕不會令自己魂靈獲得滿足,並且由於臣服或統馭不論到何種程度,都不足以給人一種心靈合一的感受。因此,人們臣服或統馭的慾望,也就越來越高。這種情緒的最終結果便是失望,受到這種情緒驅策的人,實際上就成了非依靠他人不可,而更加無法達到自由與獨立的成熟狀態。

 

從弗洛姆的觀點中可以看出,人類的目的,在於對生存的難題尋求一個滿意的解答。而無論臣服或是統馭等方式,都不能帶給人們心靈上真正的滿足。是以,在個人的精神上,必須具有獨立的成熟與智慧不可,這是解答人生問題不可或缺的必要條件。


2006 年 09 月 05 日

許多短暫的瘋狂其一

Filed under: 劄記 — handapon @ 3:55 下午

『許多短暫的瘋狂

這就是你們所謂的愛情。

因你們的結婚而結束,

而代之以一個長期的愚蠢。』

                                                    ~Nietzsche

    婚姻是什麼呢?現代人與古人的婚姻觀又有什麼差別呢?最初,男女的性觀念十分fuzzy,性極度自由。後來由於同血緣之間交配多生養出智力不足或有殘疾的人,於是逐漸發展為氏族群婚的准婚姻關係。這種准婚姻關係仍沒有完整的家族觀念,甚至沒有父母親的觀念,一男數女或反之的情況很多,故生出的孩子無法確認其父母為何人。隨著時代的演進,在農業社會中,男性以強大的力量逐漸獲得社會階級上的優勢,於是逐漸演變成一夫多妻的婚姻制度,這個時期,女子被視為男性所屬的財物的一部份,亦即女子幾乎完全被物化的程度很深。這個時期的女子唯有替男性生養出繼承者(自然必須是男性)時,她在家族裡的地位才會逐漸地攀升。唐朝以前,人們對於性的觀念,不如近代那末拘謹,仍處於相當開放的階段,隨著夫妻關係在經濟上的不可或缺的越趨重要,婚姻逐漸變成了氏族裡的重大事情。

    據《白虎通.嫁娶》說:『婚姻者,何謂也?昏時行禮,故謂之婚也。』

    或許這樣的解釋令人感到特異,但文中的意思是說,古時一夫一妻制實行之初,還不光明正大,並不是一樁可喜可賀之事。舉行婚禮需挑在黃昏時進行,進行的偷偷摸摸,進行的昏昏沈沈,這是因為當事者多不欲人知曉自己祇有能力娶婦一人爾,於是視一夫一妻為羞恥之事。《通典.卷九五》言:『婚禮不賀,人之序也。』、『娶婦之家,三日不舉樂,思嗣親也。』那時的人們認為結婚是一種與自己父母之間半脫離(尤以女方而言)的行為,於是結婚之時,並不認為是可值得慶賀之事,也不奏樂、不做慶賀,以表示思念自己的親長之意。

    『當道德這個字從他們的口中吐出來時,是顯得多末愚蠢阿!

      而當他們說:「我是公正的。」在我們聽來,就好像是說:

     「我是公正的-在報復上。」』 ~Nietzsche

    中國古代的男女婚姻制度,眾所皆知的,是極不平等的一種社會關係。這其間有的是政治因素,有的是經濟因素,有的是環境影響。但大體上均屬於一個生活問題。由於數千年來,中國屬於農業社會,男性擁有力量的優勢,在耕種與生產等必須耗費大量體力的工作上,是不可或缺的。反觀女子除了先天上的肌力不如男性以外,為了月經、生產、哺乳等生理上的影響,也限制了女子在家族與社會中的地位。

    奪去梁國兵權成為宋太祖的趙匡胤是利用政治婚姻獲取利益的一位能手。他奪取政權之後,為了削弱掌握兵權的功臣們的勢力,將三個女兒皆嫁給了功臣之子,以收其兵。《續資治通鑑長篇.卷二》:

    『人生如白駒之過隙,所為好富貴者,不過欲多積金錢,

      厚自娛樂,使子孫無窮乏耳。爾曹何不釋去兵權,出守

      大藩,擇便好田宅市之,為子孫立永遠不可動之業,多

      置歌兒舞女,日飲酒相歡,以終其天年。我且與爾曹約

      為婚姻,君臣之間,兩無猜疑,上下相安,不亦善乎!』

    大臣們聽了這番話之後,「皆稱疾,請罷」。千年以來,再沒有比宋祖更為輕鬆寫意地與功臣們鬥爭權力而大獲全勝者了! (續)

2006 年 07 月 09 日

論工作

Filed under: 劄記 — handapon @ 1:48 下午

凡動物必有一被人們稱作為胃或肚子的無底洞,只要生命存在,此無盡深淵便永無填滿的一日。凡擁有此物者,便深刻地連帶影響了動物的各種行為,自然也牽引著人類的歷史與文明。

 

動物有此無底洞,自須填滿,這是無可奈何的事。人類自獸演變以來,為了填飽這無盡的需求,除了將飛機坦克送至別人家裏自相殘殺以求得資源的戰爭行為外,便是以物易物式的交換彼此所需,於是,人們在填飽肚子的演進上,逐漸形成了有資源者購買勞力為其工作以獲得更多資源,而無資源或缺乏powerful者便以出賣勞力的方式以圖溫飽。

 

隨著階級金字塔的形成,當人變成了一種八點至五點的工作者,他便成了整體勞動力的一部份,或是職場機關裡的一個小screwcomponent。在這樣機械化且利益導向的機關下,工作者便已成了組織、公會與工廠的附屬品,工作者不再是自己,他不再是他,祇是一具會活動的生產設備罷了!

 

於是,人們的工作與行為準則是公司組織與勞基法所規定的;在浩蕩法規的影響之下,在階級金字塔頂端和底層的人也沒有什末差別,都是在執行組織所賦予所規定的工作。

 

總之,人的工作行為是被規定的,速度是規定的,態度是規定的,甚至於情感也是規定的,以致於每個人竟都能相處相安無事,而不致發生摩擦(至少表面上如此),這是很可值得驚異的。

 

在工作時,我們太經常地忘記了自己是獨一無二的個體,而甘心屈從扮演一個機械性的螺絲釘角色,致使我們被融入了"組織""公司""團體"等字義的陷阱
之中。人,因而迷失了自我。我們所獲得的,真的能彌補我們所犧牲的嗎? 這對祇能活過一次的我們,是不可不注意,而顯得太過危險的一件事了!

 

2006 年 05 月 01 日

宇宙、神、望遠鏡

Filed under: 劄記 — handapon @ 3:33 上午

我第一次參加了教會活動。

雖則是陪著朋友一同去的,並且我也不是教徒。我坐在角落的位置,試著去理解這項活動的真正涵意。經過三個多小時的宗教活動以後,我對於教會裡與我年紀相仿的一群人中,他們對神和一切以人為中心的信仰之虔誠不可侵犯式的巨大精神力量,感到驚奇得莫可名狀了!

當人們心中所信仰的神變得更偉大而人已然變得更渺小時,上帝則必須被認為至少要和他所創造的宇宙一樣地大,而人們則只能上綱到與螞蟻同等的階級上,才顯得神力的偉大。所有舊時的宗教、現代的宗教和一切以人為中心的信仰,他們最大的敵人,便是那半尺長的天文望遠鏡罷!科學是哲學和神學不可分離的一種精神與智識的力量,但科學總是能輕易地碰觸到這兩者的界限。以基督教而言,若人們在地球上發現了耶穌的屍體而不是與耶和華在天堂裡同在時,那末信仰的本身便要受到極大的挑戰了!因為教徒們相信神是無所不能的,上帝自然不會把祂的親生兒子任憑蛆蟲螞蟻給啃食的。..

我不很明白基督教的上帝是否會因發怒而責備處罰人類(但我去了那一趟教會以後,我發現上帝有時會這麼做的)。隨著時代的演進,我們的思想正不停地改變著。如果說,上帝因為人類的不完善,或者因為人類在進化的路途上只走了一半,或者惹得祂不高興,而對人類發怒,這是不近情理的。如果說上帝要叫一個人或一隻羔羊來代替受罪才肯饒恕那人的罪,那也是不近情理的。我們讓許多這樣子的不近情理的事情強套在上帝身上,這本身更是一件不近情理的事情。

現代的教會似乎過份地偏重了罪惡的不可饒恕,一切道德上的不完滿或缺失,都要受到嚴厲的處置。如果上帝是愛人們的,那末便不會因為我說了謊或吃了某種不能吃的食物而判我地獄之火的刑責。如果上帝愛人們如同自己的父母親或友人,那末祂決不致創造一個地獄之火來處罰自己的親人。

我們拋棄一個舊的信仰來接受一個新的信仰時,往往與數學家拋棄一個已知的數學公式來接受新的理論同樣來得令人痛苦。但多依靠這種苦痛者,常能在精神的領域上佔得一個先知的角色。這是不願受痛苦者所無法獲得的東西。

2006 年 03 月 31 日

愁思與離苦 -釵頭鳳-

Filed under: 劄記 — handapon @ 7:37 下午

前一陣子讀了陸游的傳記後,覺得這位詩人很有些值得讓人回味不已的事蹟。首先,想從他的一首名詞『釵頭鳳』談起:

許多人都聽過陸游的一首詞『釵頭鳳』。但未必知道詞的來由,更未必知道『釵頭鳳』還有一首和詞呢。

宋徽宗宣和七年,陸游出生在山陰。他出生的第二年,金兵攻破汴都,慘澹漂泊的亂世,使得當時的中國,蒙上了一層蕭瑟肅殺的氣息。金人在佔領了中國大半的土地後,因政治內鬥,無力渡過長江,打倒腐敗已久的宋王朝。過了不久,南宋的偏安局面形成。針鉆式的虎口式的擬和平時代來臨…..

公元一一四五年,陸游二十歲,初娶了唐閣的女兒,夫婦兩人感情極好,也非常恩愛、和睦。唐氏原本是陸游母親的內姪女,親上加親,但不知何故,唐氏竟不獲陸游母親的喜愛,一場一千多年前的婆媳大戰,最後媳婦以悲劇收場,唐氏被迫休歸母家。依『癸辛雜識』:

「陸游初娶唐氏,弗獲其姑,出之,而未絕之,則為別館。姑知以絕,後相遇於沈氏園,為釵頭鳳一詞。」

小夫婦倆滿腔的苦楚可想而知。陸游不捨妻子就此別離,在外購置了一棟房子,時時便與妻子相會。但紙終包不住火,竟爾讓老太太知悉了!死生地拆散了這對小夫妻。

「城上斜陽畫角哀,沈園無復舊池臺,傷心橋下春波綠,曾是驚鴻照影來。」

十年後,一日,陸游遊於禹跡寺南的沈氏園。陸游唐氏巧遇於此,此時唐氏已後嫁他人,而陸游亦早娶一王氏續婚,再無重圓破鏡之望了! 但兩人在經過十年,十年了!兩情脈脈,仍絲毫未改。沈園之遇,多少愁思、多少離苦、多少傷心,無可言喻,唯付之無可奈何之嘆然一瞥罷了!

陸游愁苦已極,在沈園的壁上題了一首沈痛無比的詞:

紅酥手。黃縢酒。
滿城春色宮牆柳。

東風惡。歡情薄。

一懷愁緒,幾年離索。

錯錯錯。  

春如舊。人空瘦。

淚痕紅浥鮫綃透。

桃花落。閑池閣。

山盟雖在,錦書難託。

莫莫莫。

唐琬見了壁上所題的詞,悽慘欲絕,未久,便怏怏而卒了。唐氏這顆悵然憂鬱的心,終於如恆河裡的一粒沙,毫無聲息式地孤寂以終了,同她的愛情一起犧牲與埋葬了。

據『香束漫筆』敘述,唐琬見了陸游的詞,為釵頭鳳和了一首:

世情薄。人情惡。

雨送黃昏花易落。

曉風乾。淚痕殘。

欲箋心事,獨語斜欄。

難難難。  

人成各。今非昨。

病魂常似秋千索。

角聲寒。夜闌珊。

怕人尋問,咽淚妝歡。

瞞瞞瞞。

難難難。這世上的許多事好難好難,對不可明言的苦尤難。無形的利刃劃破了我們的魂靈,穿透了我們的心,眼淚祇往肚裡吞。雖然往事已逝、故人遠颺,但如墨子所言,此影何嘗徙呢?此痛苦何嘗不在呢? 在好久好久以後,痛苦仍然在詩人的魂靈深處,掩藏著那隱密的創痛,永難復原。

相傳陸游後住在鏡湖,每年歲晚必登禹跡寺眺望。

「夢斷香銷四十年,沈園柳老不飛棉。此身行作嵇山上,猶弔遺踪一悵然。」

(資料來源:陸游評傳、新月選集、放翁詩選)

由於工作的緣故,我學的又是工程,在公司裡做的事情跟文學相差太遠,也沒有多餘的時間收集資料,是以雖有許多想做的文字功課,但總不能有一個很好的安排。至少在目前,我祇得專心地做我小小worker的工作,而再不能花時間於寫文章上了。我想此篇以後,或許便要無限期地停止更新了罷!

2006 年 03 月 20 日

無神論

Filed under: 劄記 — handapon @ 9:24 上午

朱熹的「小學」裡,有一段關於無神論的話:

「世俗信浮屠誑誘。凡有喪事,無不供佛飯僧,云:『為死者滅罪資福,使生天堂,受諸快樂,不為者必入地獄,剉燒舂磨,受諸苦楚。』殊不知死者形既朽滅,神亦飄散,雖有剉燒舂磨,且無所施。又況佛法未入中國之前,人固有死而復生者,何故都無一人誤入地獄,見所謂十王者耶?此其無有而不足信也明矣!」

依朱子言,漢唐以前無地獄之觀念。在佛教未入中國之前,為何沒有一人誤闖了地獄,見十王者的紀錄呢?是以,地獄這玩意兒,是洋貨。還是不足為信的假貨。

資治通鑑中,竟陵王蕭子良同范縝討論『因果』。

「齊竟陵王子良篤好釋氏;范縝盛稱無佛。子良曰:『君不信因果,何得有富貴貧賤?』縝曰:『人生如樹花同發,隨風而散,或拂簾幌,墜茵席之上;或關籬牆,落糞溷之中。墜茵席者,殿下是也,落糞溷者,下官是也。貴賤雖復殊途,因果竟在何處?』子良無以難。」

平時聽慣佛家的輪迴論,最怕來世變豬變狗。一個篤信虔誠者,固然較一般世俗人慈悲、好施、恭檢、富同情心,但這總在為了來世豐足平安的目的下之所為,或許他的表現是慈悲恭良的,但卻不能在道德上佔得一個高估的位置。 范縝盛稱無佛,主張一種『偶然論』,用來破壞佛教的因果輪迴說。後來,范縝又著『神滅論』,作為抵抗因果論與增強自我信念的理論基礎。此論一出,朝野譁然,雖喧嘩難之,而終不能屈。

「形者,神之質;神者,形之用也。神之於形,猶利之於刀;未聞刀沒利而存,豈容形亡而神在哉?」

大概司馬光也受了范縝的影響,所以把這末精彩的辯論文字,收入他的歷史裏。而決想不到在范縝死後的一千六百年後,在司馬光死後的八百多年後,這短短三十五字,會影響到二十一世紀的人們。

(資料來源:李敖,「胡適評傳」,1979, pp 75-90.

2006 年 03 月 14 日

有召即重來,若亡而實在。

Filed under: 劄記 — handapon @ 3:47 下午

我曾經在李敖先生的節目裡,聽到他談過胡適所寫的一首詩。胡適是一位很為理性的人,寫起抒情詩來,也就不很拿手,事實上,他也少寫抒情詩。但這首詩,居然還寫得很不錯。詩的內容是:

飛鳥過江來,投影在江水;

鳥逝水長流,此影何嘗徙。

風過鏡平湖,湖面生輕皺;

湖更鏡平時,事竟難如舊。

為她起一念,十年終不改;

有召即重來,若亡而實在。

鳥在江水上飛過,飛鳥的影子投影在水面上;鳥乘著飛翼掠過江面了,水也蜿蜒地長流而去,可是呢,這個影子,還在不在呢?還在!並沒有離開。…

飛鳥飛過了江水,但曾經留下過的痕跡仍然還在。此影何嘗徙,影子並沒有離開,這是墨子裏面的話,表示往事還在,過去還在。..

風吹過了像鏡子一般平靜的湖水,在風吹過了江水時,湖水好像起了皺紋一般的陣漪。既使當湖水乾涸了!平靜的湖面也隨湖水的散逸而消失無蹤;但湖水仍然曾經有過皺紋,曾經吹皺過一池春水啊!隨著時間,事情看似已逝,其實沒有的,事實還在的,影子還在的。

為她起一念,十年終不改;為了她所引起的心思,既使經過十年!十年了!人事全非,我的念頭都未嘗停止,從沒有停止過。

我祇要想到她,這個畫面便要重來、便要重新出現。往日的種種好似沒有了!但事實仍然還存在阿!不會消失啊!影子還在啊!若亡而仍實在啊!

2006 年 03 月 07 日

論秋天(elder article)

Filed under: 劄記 — handapon @ 5:05 下午

秋天到了!略帶憂傷與死亡預兆的autumn。淡冷的微風、不停飄落的枯黃落葉、離別的眼淚….

自然的節奏中,總有一種規律,從一個階段又不自覺地踏入另一個階段。這是自然的魔法,也是天性般的生存條件。就精神上而言,人們多末喜好追逐美好的生活而不欲使它逝去呢,可惜的是,青春忙於生活,總顧不得生活的美好,而生活逸於青春,總等不及青春的虛度與摧枯拉朽的。

尼采早期非常崇拜的一位哲學家叔本華曾經說過:我們的生活樣式,就像一幅油畫,從近看,看不出所以然來,要欣賞它的美,就非得站遠一點不可。所以自己所熱望的東西一旦交到自己手上時,倒反覺得不過如此而已,而發覺不出它的價值。我們雖則期待更好的生活,但另一方面卻屢屢對過去的事情懷著悔悟的眷戀。…仔細想想,要選擇人生的道路、選擇唯一的事物,是多末困難的事情,要選擇唯一的職業,以及選擇唯一的人、唯一的道路,這困難度可多高呢!

秋天的顏色是金黃色的、是金風颯颯的、是豐富的、是哀愁的、是寧靜的、是有智慧的、是向憂愁微笑的、是微笑中又帶著淚的…辛棄疾的「醜奴兒」:

少年不識愁滋味

愛上層樓

為賦新詞強說愁

而今識盡愁滋味

欲訴還休

卻道天涼好個秋

這是一篇從前我寫給我的一位朋友的信。現在把它貼了出來。新近以來,由於要找工作的關係,不得不面臨到種種的抉擇,我覺得這篇論秋天的文章很可以作為我現在心思的一種表達。故末學膚受式的再權充一下版面。…

在 WordPress.com 建立免費網站或網誌.